一、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
1.1 治理痛点
XX区42个污水配套泵站原有污水处理系统存在三大短板:
站分散运维效率低(单次巡检耗时3-4小时)
水质异常发现滞后(传统采样检测周期≥6小时)
应急响应机制缺失(2023年雨季泵站故障导致3次内涝)
1.2 智慧升级规划
构建"1+2+N"体系:
1个中枢:水务大数据中心(日均处理数据量120GB)
2大平台:泵站智能运维平台+污水厂工艺优化平台
N端联动:4泵站+10厂区+移动终端的全场景物联
二、系统架构与技术部署
2.1 三阶物联架构
层级 技术方案 部署成果
感知层 安装485台智能传感设备(含激光液位计、三相电能质量分析仪、AI摄像头等) 数据采集频次提升至15秒/次
传输层 搭建LoRaWAN+5G混合网络(建设8个边缘计算节点) 传输延时<200ms,断网缓存≥72小时
应用层 部署百优云平台V3.6(定制开发水质预测模型) 系统可用率99.98%
2.2 核心功能模块
泵站智控系统
✅ 泵机健康度评估(振动+温度+电流多维诊断)
✅ 防汛智能联控(根据气象数据预调节抽排策略)
✅ 能耗优化算法(节电率最高达18.7%)
污水厂监测体系
▶ 在线水质分析仪集群(COD/氨氮/TP等9参数实时监测)
▶ 工艺参数自调整(基于ML的曝气量动态控制)
▶ 污泥处置监管(载重传感器+运输轨迹追踪)
三、移动端功能创新
3.1 APP功能矩阵
模块 功能亮点 用户价值
全景看板 分级预警地图(红/橙/黄三级告警可视化) 问题定位效率提升65%
远程操控 虚拟控制面板(支持设备启停、频率调节、模式切换) 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内
智能报表 自动生成18类报告(含能耗分析日报、设备维保周期预测表等) 管理决策数据支撑度提升40%
AR巡检 结合地理围栏技术,现场扫描设备二维码自动调取运维手册 新人培训周期由2周压缩至3天
3.2 视频AI增值服务
四、实施成效与行业价值
4.1 量化成果(截至2025.3)
4.2 创新示范价值
五、项目延展规划
5.1 二期建设重点
5.2 生态协同愿景
案例总结
该项目标志着长三角地区首个实现"厂-站-网"一体化智能管控的水务项目,通过物联网、边缘计算、AI算法的深度融合,不仅解决传统水务管理痛点,更构建起可复制推广的智慧水务建设范式。常州百优智能科技将持续迭代城市级环境治理解决方案,助力"十四五"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达成。